预售已经成为电商引导消费、缓解系统压力的促销手段。但有些“预售”产品也有猫腻,有些商家明确不能以“不明”的方式返还或退还其预售产品中的定金。
消费提醒:为了避免后期网络维权带来的诸多不便和漫长的周期,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在网上购买预售商品时,最好仔细阅读详细内容,或者提前咨询店家是否可以退货。如果店家严格按照《预售规定》中的条款,仔细考虑可能产生的后果,再做出适合自己的决定。不要贪图一时便宜,被商家抓住把柄。
电商促销时,价格是刺激消费的重要因素。有的商家先提价再降价,甚至有的商家比原来的销售价格还要低。其中,先上后下套路的主要类型有虚构原价、虚构优惠折扣、随意标价等。
此外,中消协公布的《2017年“双11”网络购物商品价格跟踪调查体验报告》显示,在“双11”的整个体验周期中,先提价后降价、捏造“原价”、随意标价等现象较为突出。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消费者,提前购买“预售商品”时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对于喜欢的商品,要留意平时的销售价格,与促销价格进行对比,看是否有实实在在的实惠,防止落入商家的价格陷阱。对于商家先涨后跌,积极向平台和监管部门举报。
在电商促销期间,尤其是在大家电购买中,通常的促销手段是购买赠品,但很多时候赠品不在商家的质保期内,通常会以是赠品为由拒绝保修。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买家电送小家电的情况下。比如消费者买冰箱,送一个电饭煲,可以享受正常的保修和退货服务,而电饭煲是明确规定不能享受7天包退、15天包换、1年保修的。
另外,赠品也有问题:经营活动介绍页面明明显示有赠品,但是收到货后发现没有赠品;赠品一般没有发票,不享受正规的三包服务。
消费提醒: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订单前,如果有商品附有赠品,应截图商家宣传的活动页面,防止商家按承诺送赠品。赠品通常没有发票,所以保修卡就成了赠品保修时的唯一凭证。消费者购物时,一定要让商家在保修卡上加盖公章。这样,如果电饭煲等礼品的原厂保修长达3年,消费者也可以凭保修卡享受原厂保修服务。
红包已经成为电商促销的标配,“双11”也不例外。然而,除了电商平台,一些不法分子也打起了“红包”的主意。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QQ等社交工具发布红包恶意链接,窃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盗取用户账户资金。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用户,要小心这几种红包诈骗。需要个人信息的红包不要碰,分享链接不要信,和朋友抢红包要谨慎,高额红包不可信,开红包要密码是诈骗。
便宜实惠的团拼是很多消费者的首选。双11当然成了社交团战用户的狂欢,微信朋友圈各种团战信息都打上了“双11”的标签。社会团体经常被打上烙印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广大社交团购用户,在“双11”期间要特别注意几种常见的团购陷阱:(1)拼大奖其实是抽奖陷阱。(2)低成本的分组其实是为了获取用户隐私信息。(3)虚假群链接,部分可能携带木马病毒。
电商专供的话题在电商大促期间早已被大家热议和警醒。根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的规定,目前“电商专供”商品有三种情况,即同款不同质、同品牌不同质、品牌被盗用,应区别对待。“电商专供”商品虽然由统一品牌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的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指商品的质量,还包括包含在商品价格中的服务价值。目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网购商品享受七天无理由退货服务,所以在服务体系上应该差别不大。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电商专用”商品一般多在服装、电器、鞋帽、箱包等品类。在产品质量上,“电商专用”产品看起来和实体店卖的一模一样,消费者购买时要擦亮眼睛。
有消费者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刚刚下单,第二天他们就收到了商家客服的短信:“由于系统升级,发现您的账户异常,导致您订购的商品失效。请拨打4008***610获取激活退款。”这种短信跟官方商家说的一模一样,有的甚至准确报出了买家的个人信息和网购交易记录,迷惑性很强。
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在拨打客服咨询时,一定要仔细确认是否是官方电话,以免上当受骗。
狂欢过后,最开心的就是收到快递。但一些不法分子也瞄准了消费者等待快递的焦虑,快递诈骗频发。据“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统计,快递欺诈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快递员”谎称包裹丢失,通过微信要求消费者赔偿。添加微信后,“快递员”发来带有诱导网址链接的二维码,骗取消费者验证码后更改用户账户,将钱转到理财账户取走。
(2)货到付款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并以重要证件、饰品、手表、洗漱用品、礼品等名义准确传递。要求消费者货到付款,而包裹里确实是废纸等不值钱的物品。
(3)假客服诈骗。骗子冒充客服,以网站客服系统故障为由,向消费者发送含有木马病毒的网站链接。
消费提醒:对此,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孟慧欣提醒,以上快递欺诈类型较为常见,消费者需谨慎,防止落入陷阱。另外,快递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只要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要求二维码扫描、发验证码、不允许验货的,一律拒签。
促销期间,为了刺激消费,电商纷纷推出“信用服务”,不少平台给予更多优惠,鼓励消费者使用消费金融支付。大部分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为一次性还款的免息服务和分期付款的收费服务,且大多标明具体还款金额。
对此,专家提醒消费者,任何“信用服务”都是需要还款的,不同平台的消费金融服务分期手续费差异很大。消费者在选择金融分期服务时,应仔细阅读条款和具体还款事宜
消费提醒:不要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银;养成良好的习惯,操作后选择“退出”淘宝、支付宝、网银,关闭浏览器;密码设置要科学,不能简单的把密码存在电脑里。
Copyright © 2002-2018 淘宝店铺买卖交易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TEL:
地址: 邮箱: